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enumoniae, Cpn)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7]:肺炎衣原體在1965年由臺灣學者首次提出,1986年正式命名,又稱TWAR株。1988年Saikku等的研究證實急性心肌梗死或慢性冠心病人抗肺炎衣原體抗體滴度比對照組高[8]。赫爾辛基心臟研究 (HELSINKI HEART STUDY) 提示IgA免疫球蛋白、抗肺炎衣原體抗體與以后心肌梗死的發(fā)生有關聯(lián)[9]。Stachan在1,773名患者肺炎衣原體IgA及IgG抗體的檢測發(fā)現(xiàn),冠心病與IgA濃度相關,與IgG無關。慢性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危險的血清脂質譜的增加有關,支持感染在動脈粥樣硬化病因中起作用[10]。1935年Leary對40例尸檢40萬張切片的檢測發(fā)現(xiàn)斑塊中有白細胞浸潤,提示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炎癥過程。
其他感染因素的影響:1978年Febricant等通過對禽皰疹病毒感染雞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其與動脈粥樣硬化相關。以后陸續(xù)發(fā)現(xiàn),除肺炎衣原體之外,巨細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 CMV)及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ucter pylory, HP)等也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聯(lián)。
心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聯(lián)合(AMI)定量檢測試劑盒
部份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